摘要: 原標題 玩具的益智之路上教育與商業(yè)似已達成共識 一邊玩一邊學,孩子家長兩頭樂的益智玩具聽起來像個滿足家庭需求的神品,越來越多的商家也已開始
原標題 玩具的“益智”之路上教育與商業(yè)似已達成共識
一邊玩一邊學,孩子家長兩頭樂的“益智玩具”聽起來像個滿足家庭需求的神品,越來越多的商家也已開始學會講述玩具的“益智”故事:與其綁定知名IP、開發(fā)新奇玩法吸引孩子,不如強化玩具的“益智”屬性,讓家長心甘情愿地為之埋單。
教育與商業(yè),在玩具這件事情上,無形之中達成了一場有趣的共謀。
在工業(yè)革命到來之前的漫長歲月里,經(jīng)由復雜手工制作而成的玩具曾一度是上流社會中貴族家庭的獨享之物。
即使到今天,仍然有高貴得讓人買不起的“貴族”玩具。這只全身穿著LV的泰迪熊,售價達到210萬美元(家境貧寒,告辭)| Brandsynario.com
畢竟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前工業(yè)時代,普通人家的小朋友連穿衣吃飯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耗費人工和材料制作僅供娛樂的兒童玩具,無疑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直到今天,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qū),大量的兒童也都還沒有做工精美的玩具:地上的樹葉,樹上的鳥窩,甚至一根小木棍、一塊石子都能成為絕佳的天然玩具。
1560年,荷蘭著名畫家老布魯格爾(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約1525-1569)曾繪制過一幅長達1.6米的大幅油畫《兒童的游戲》(Children’s Game),堪稱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兒童娛樂活動大全。
在這幅有著200多個人物的畫作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諸如“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馬上比武”(Tournament)與“教宗之座”(Pope’s Seat)等諸多具有鮮明中世紀特色的線下真人RPG游戲……也看到了至今仍然流行的元祖級別的兒童娛樂方式,比如擲羊拐、洋娃娃和滋水槍。
當然,中世紀的其他一些兒童游戲就黑暗許多……比如過亂拳陣(Run the gauntlet)和惡魔鎖鏈(Devil Chained)| Children’s Game局部,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顯然,娛樂性無疑是玩具制作的第一要義,至于玩具開始明確地被賦予教育的意義,則要到稍晚的17世紀。
1693年,在《教育漫話》(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一書中,英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第一次提出“玩耍具有啟發(fā)意義的玩具,可以對孩子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洛克甚至發(fā)明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具有教育意義的玩具:印有字母和數(shù)字的方塊積木。這樣的積木后來被稱為“洛克積木”(Locke's Blocks),據(jù)說可以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單詞的拼寫和基礎(chǔ)的計算。
原標題:更好地養(yǎng)育:培養(yǎng)能力,而不是消除行為 - 選本好書,讓生活松弛有度
觀察2024-11-26 11:59:24
原標題:高校商業(yè)街回收地溝油?校方回應 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11月23日就網(wǎng)
觀察2024-11-25 18: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