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楊東平:教育的變革必定是一個漸進、緩慢的過程 南都觀察:您說晉中的一些改革,是每個區(qū)縣都有一個比較好的高中,讓他們的中學和小學都能
原標題:楊東平:教育的變革必定是一個漸進、緩慢的過程
南都觀察:您說晉中的一些改革,是每個區(qū)縣都有一個比較好的高中,讓他們的中學和小學都能夠保持在一個比較平均或者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下。他們做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楊東平:晉中是一個老典型,在這些治理得比較好的地方,必定有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家,它的上一任教育局局長鹿建平,首先他的教育理念、價值觀非常正確。然后他有行動力,不為世俗的意見所改變。而且還要能夠有本事爭取到上級領導的支持,給他一個操作的天地。所以有一個過程,逐漸形成了教育局有很大的權威,大家都很相信他。逐漸的,教育的狀態(tài)就越來越好。
南都觀察:看一些資料,說當?shù)亟逃块T對教師的考核,不單是升學或分數(shù),這些比重是降低了的?或者對校長的行政職級也是有改變的,不再是行政的角色?
楊東平:對,他們都實行了校長職級制,改變了行政化的干部管理。另外,他們用評價一個區(qū)的教育,來替代評價一個學校的教育。市里面只評價區(qū)的整體的教育狀態(tài),而不是評價學校,這樣子學校就松綁了。
校長職級制的改革,是最近20年來很多地方都在搞的,做得最早的其實是山東濰坊。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校長管理,是把他納入地方的黨政干部的序列。因為很多重點學校,有的是科級,有的是副處。像最優(yōu)秀的縣一中,往往就是處級了,它跟縣長是平級的。所以這些校長不跑教育局,而跑組織部,他的心思就在其他的方向了。所以當時濰坊首先實行了校長職級制,使得校長安心教育,按照你的教育工作的成效來給你相應的職級。
現(xiàn)在上海還有其他一些地方也這么做,但是有些地方是實質性的,而有些地方表面上只是這么一個殼,內里還是行政化的。
南都觀察 :讓校長來管理學校,其實他最后管理的成果是會更好一些的?
楊東平 :對。讓他安心教育。努力成為一個教育家。
南都觀察:在一些鄉(xiāng)村學校,其實已經(jīng)有很創(chuàng)新的實踐了,他們在幾年前就引入了線上教育,還采用了一些項目制的教學方式,所以這些學校在這次疫情中能很好的過渡到線上教學。但是這種教育創(chuàng)新的發(fā)生,好像沒有很大范圍地推展開,我們的作者就走訪了一些學校,發(fā)現(xiàn)這種更現(xiàn)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創(chuàng)新還是少數(shù)。其實它是有機會發(fā)生的,并且已經(jīng)有一些實際的例子了,但是其實在更多的學校里,它并沒有出現(xiàn)。
楊東平:這個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放眼世界,也應該是這樣的,創(chuàng)新型的學校還是極少數(shù)的,在美國,大量的學校也是這種循規(guī)蹈矩的公辦學校,還是像教育工廠這種模式的。
所以改變教育工廠的模式,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它依賴于造就一批教育家,要一批有志于改變教育的人去探索新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另外,還有賴于制度環(huán)境,提供一個改革的機會或者空間,要有相應的辦學體制的改革。這就是我們特別呼吁的。在中國近二三十年來進行的改革,有兩項重要的改革,一個是高考制度的改革,一個是課程體系的改革,也就是新課改。但是我們始終沒有進行辦學體制的改革,始終是“大一統(tǒng)”的高度行政化的教育局辦學,校長很難有什么作為。
在世界范圍內來看,很多國家都已經(jīng)著力在這個方向上去改變教育了,打破過于刻板的、行政的教育體制。在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包括瑞典,都是采取了一種叫“特許學校”,或者“自由學校”的概念,允許公辦學校自行設置新的教育方向、內容、課程結構等等,允許你做不同的教育,而不是按照教育局的規(guī)定來做。教育局跟學校簽訂一個協(xié)議,三年以后來檢查,如果學校達到了它自己提出的一些理念、要求,繼續(xù)辦,達不到的話,教育局再收回,它是在公辦教育學校系統(tǒng)當中改革。
類似的,臺灣地區(qū)2014年年底頒布了“實驗教育法”,也是這個概念,每個區(qū)域要拿出不少于15%的公辦學校做實驗學校的改革。進入“實驗教育”的學校,可以在現(xiàn)有的政策法律之外,去做的創(chuàng)新型的設計。這就是給它一個特許權。所以臺灣地區(qū)的實驗學校現(xiàn)在開展得非常熱烈,而且把這個概念擴大到了高等學校這個階段,希望在高等學校也設立一些實驗教育。
所以這個方面,我們現(xiàn)在特別欠缺,在“大一統(tǒng)”的行政管理下,限制體制外的辦學、限制教育家辦學。即便在這個情況下,在中國很多大城市的邊緣,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型的小微學校,在自我生長。盡管一開始可能不合規(guī)、不合法,但是逐漸地,它也在生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我覺得這種多樣化的教育,也是教育生態(tài)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只有在這樣的生態(tài)當中,才有可能來改變教育。
我們現(xiàn)在對教育的變革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很明確的認識,我們并不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登高一呼、舊貌換新顏這樣的想法,這個是不真實的,教育的變革必定是一個漸進的、緩慢的、替代的過程。
新的東西出來了以后,逐漸地受到更大的家長和市場的歡迎,逐漸地有更多人來模仿、學習它,這是用一種新的范式來取代舊的范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要靠教育家的努力,也要有一個寬松的制度環(huán)境。
“專項招生計劃”是個善政,但還可以做更多
南都觀察:現(xiàn)在針對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也有一些定向招生的專項計劃,這其實是可以看作是在錄取結果上對貧困地區(qū)的一種補償,因為他們本身來自教育資源更低的一些地方。但是可能是因為一些基礎能力的差距,比如說英語這些學科,他們雖然進到了大學,可能追不上其他的同學。因為其他的同學來自教育資源相對更好一些的、教育水平更高的、對學生基礎要求更高的學校。有些學生就因此休學或者退學,怎么看待這種補償性的招生的計劃呢?
楊東平:研究型大學面向貧困地區(qū)定向招收貧困學生的計劃,是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的一個國家政策。其實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講,也是有不同的爭論的。對于這種補償性的行為,有的人認為它造成了另外一種不公平,是在通過降低標準來招生,認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政策不利于貧困地區(qū)的學生通過提高自身的素質來參與競爭。我是不贊成的,因為在中國現(xiàn)實的這種發(fā)展差距和貧富差距中,用這種方式來增加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學生的入學機會,我個人認為還是一個善政。
但是我覺得欠缺在什么地方呢?兩個方面。我們對這個政策的實施過程,很少見到研究和評價,因為它一開始只有1萬多人,現(xiàn)在大概每年有5萬人左右。這5萬人到底是哪些人?這是一個大問題。
因為貧困地區(qū)不僅僅有貧困的農(nóng)村學生,也有很多黨政干部家庭的學生,也有很多商人的子女。這些地方的人往往會說:“一視同仁,我們也是在貧困地區(qū)生活,為什么只有農(nóng)民的孩子能夠享受這些機會,我們就不能?”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涉及到一個怎么來評價公平的問題。
但是我們首先要知道事實,這5萬人的名額,究竟農(nóng)村的學生占多少,沒有人知道。沒有數(shù)據(jù),沒有調查,沒有公布過,我個人最擔心的是這個。就是一個好的政策能不能真正讓農(nóng)村學子受惠,這個可能是要劃一個問號的。
第二點,僅僅給他升學機會是不夠的,還要給他提供持續(xù)的幫助。我認為在這些研究型大學,應該根據(jù)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不同的教育,而不是進去以后就“大撥轟”(形容一群人在一起學習,不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學習狀況及成果)。我們現(xiàn)在高等教育的問題就在這兒,搶生源、搶高考狀元,搶來以后,高考狀元和貧困學生一視同仁,都是在大一統(tǒng)的常規(guī)教學當中自生自滅。
所以在大學的第一年,很多學科的不及格率非常高,很多高分學生掛科了。貧困學生也會有這種情況。也就是說,我們的大學教育尤其是在第一年,沒有對貧困學生提供重要的學習指導,以及針對性的補償教育。
前些年有一個公益組織,在西部地區(qū)的十幾所民族學校和師范學校開展一個公益項目——如何幫助這些貧困學生完成大學學業(yè)?這些學生盡管進入了學校,但他失敗的風險是很大的。所以要從他們的需求出發(fā),知道他們最短缺的是什么。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是英語,一個是計算機。但是后來他們調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有一項比這個更重要的——普通話。不會說普通話,不敢跟人交往,不參加社交活動,自卑。所以普通話是造成他自卑的第一個因素。那么,他們就針對這些農(nóng)村學生,首先開辦的是普通話的學習班,讓他們盡快地改變語言,培養(yǎng)自信心。
也就是說這些問題是很具體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而不是招進來就完了。這是福特基金會這些年做的資源極大的一個項目(提高高校貧困生能力,Pathways towards High Education),經(jīng)費非常高,因為后來參加的學校越來越多,非常管用。

▲ Pathways towards High Education由福特基金會資助,在全球14個國家/地區(qū)實行,主要聚焦于提高社會處境不利學生(弱勢群體)的社交、領導力等軟技能,以增加其就業(yè)潛力。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后來還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到就業(yè)的時候,為什么就業(yè)很困難?他們的短板就是交往能力,社交能力不行。這個社交能力不行就需要培養(yǎng),需要在四年的學校過程當中給他機會,給他鍛煉,所以后來這個項目里面有一筆專門的經(jīng)費鼓勵這些學生自助式地服務同學,比如說辦一個賣火車票的服務項目,他通過這種服務能夠獲得一些收益,擴大了的交往,提高了自信。如果和福特基金會的行為比較,我們現(xiàn)在的大學,這些問題完全都不在它的視野之內,它看不到這些問題,招進來了以后,就是自生自滅。
我覺得這個是很遺憾的。好學生也是如此,差學生也是如此,因為他畢竟是一個青少年嘛,從來沒有離開過家,被應試教育戕害了那么多年,這次寬心了、放松了,天天打游戲。馬上第一年就垮了。
第一年的教育非常重要,然后是對這些弱勢學生的針對性的支持,這是真正的補償教育。
原標題: 高考零分少年,一個沉迷寫作變平凡,一個打工創(chuàng)業(yè)在杭州買4套房
人物2024-11-23 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