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免费 无码 国产无线

尤瓦爾·赫拉利對話郝景芳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必備的靈活的思維能力呢?
來源:芥末堆 發(fā)表于2018-10-30 17:06:38 編輯:莫小煙
摘要: 原標題:尤瓦爾赫拉利對話郝景芳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必備的靈活的思維能力呢? 未來已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力量,在重新塑造著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這種

  原標題:尤瓦爾·赫拉利對話郝景芳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必備的靈活的思維能力呢?

  未來已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力量,在重新塑造著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這種重新塑造的現象如此之明顯,力量如此強大,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我們面臨著新一輪的工業(yè)革命。

  而且現在我們面臨的這次新的科技力量,和可能導致的情況是,更新的不再是人類的工具,而是人類被“更新掉”。

  避免成為“無用階層”,進一步成為“智神”,關鍵的能力在于發(fā)揮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所有人都在談論的這一能力,其核心則在于能夠提出問題。

  在中信2018信睿論壇上,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與科幻作家、童行學院創(chuàng)始人郝景芳,就人工智能、未來與教育進行了深度探討。具體涉及到父母、教育者都非常關心又重要的問題:

  人工智能會產生自己的動機,有自己的意識嗎?

  什么樣的教育對孩子是必要的?人工智能會產生創(chuàng)造力嗎?創(chuàng)造力會是人類勝過人工智能的一點嗎?

  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掌握哪些能力,才不容易被取代?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需要怎樣教導孩子這些能力呢?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必備的靈活的思維能力呢?

  世界范圍這種宏大故事面臨的危機,對教育而言意味著什么?

  “認知差別會導致人類新的不平等”,怎么樣才能彌合認知上的鴻溝,能不能通過教育系統(tǒng)解決?

  鳥和飛機都可以飛,方式則迥然不同郝景芳:您好,我是您三本書的忠實讀者,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與您對談。我先做一個簡要的自我介紹:我是一個科幻作家,曾有一部作品《北京折疊》,就是探討您講到的智能科技取代勞動的危機;而由于我對未來的展望,對我們的下一代非常擔憂,我現在也在從事一些教育項目,很希望能做一些事情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應對未來。所以我今天會跟您聊一聊人工智能、未來與教育。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人工智能是否會產生它自己的動機,它會不會做決定?比如說目前還是我們告訴人工智能一個目的地,它幫助我們導航,讓我們往左往右走。但目標還是我們設定的。在未來人工智能會不會連目標都替人設定?更進一步,人工智能自身又會不會產生自己的動機?會不會有它自己心里的小心思,有它自己的利益考量?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人工智能不光可以幫助你指路,還會給你去做選擇,它會起到越來越強大的作用。

  甚至不僅可以告訴你怎么到皇冠假日酒店,而且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它會告訴你,你今天應該看這個電影,參加這個會議,然后去見某某人,他會幫你把行程全都安排好。有時候人工智能太了解你了,它幫助你所做的行程你非常喜歡,就會跟隨它給你做的攻略開始你的假期。

  人工智能會有這些,但是如果你指的是人工智能會不會有感情?會不會有意識?人工智能會不會感覺到周圍的環(huán)境或者世界。這就是兩個問題了。

  比如說它告訴你,你應該去日本度假,它不需要意識,只需要分析數據,了解你的數據,給你推薦你去日本旅行,這不需要有意識。但是如果你需要人工智能有感覺或者有這種意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人工智能這臺機器會有自己的意識。

  智能和意識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它會告訴我們最好的度假目的地是什么,這是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做到的。但是意識是什么?意識是讓我們能夠有感情,感到開心,感到恨,感到愛,感到痛苦。這兩個之間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

  因為人類是兩個都有,我們能夠解決問題,我們有智能,我們也有感情,我們可以有悲歡。但是機器目前為止還沒有悲歡,沒有感情。

  飛機、鳥他們都會飛,它們飛的方式不一樣。飛機現在飛的比鳥快得多,但是它沒有翅膀,它沒有羽毛,它們的飛行方式和鳥類不一樣。所以在未來人工智能會越來越發(fā)達,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會有意識。

  創(chuàng)造力使人類勝過人工智能 郝景芳:感謝您的回答。我之所以會這么問,是因為如果人工智能沒有自己的動機,那么,機器就永遠只是給我們提供建議的工具,人類才是真正有目標和情感的主體。如果人工智能能產生自己的意識和動機,那就有可能走上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方向。

  我很同意您說的,人工智能自己的意識和動機不太可能產生,那么機器有意識地毀滅人類這種威脅就不太會發(fā)生。但是另一種威脅是比較真實的,就是您所說的,很多人會被機器取代,成為“無用之人”。

  考慮到這樣的前景,在您看來,什么樣的教育對孩子比較有必要?人工智能會產生創(chuàng)造力嗎?創(chuàng)造力會是人類勝過人工智能的一點嗎?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毫無疑問是一個優(yōu)勢,但是很多人也沒有經過創(chuàng)造力的訓練。創(chuàng)造力對人類來講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和投入。例如想成為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研究醫(yī)藥的專家,你要學習很多年相關知識。

  未來會有很多人類職位是需要創(chuàng)造力的,但是可能沒有足夠多人能填補相關空缺。例如一個45歲的卡車司機有可能會失業(yè)。如果你是一位會講故事的科幻小說家,你可能會大受歡迎,但一個45歲的卡車司機不太可能一覺醒來就成為一個小說家。

  機器能不能有創(chuàng)造力呢?現在機器已經在電子游戲方向展現出了創(chuàng)造力,但是它在藝術、寫作等領域的創(chuàng)造力還是不如人類。但是,AI可以用數學算法寫音樂,或是展現其他創(chuàng)造力。意識不容易產生,但是有可能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展現創(chuàng)造力。我們完全不知道2050年會是什么樣子。

  郝景芳:我非常同意您說的,未來可能會有很多創(chuàng)造性職位需求,但是也會有“結構性失業(yè)”,也就是說:大量創(chuàng)造性職位空缺找不到人,大量失業(yè)人口無法找到工作。

  您提到45歲的卡車司機可能無法適應新的工作。那我們考慮下一代呢?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掌握哪些能力,才不容易被取代呢?例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還是寫代碼?您覺得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需要怎樣教導孩子這些能力呢?

  尤瓦爾•赫拉利:我不知道未來教育系統(tǒng)應該是什么樣,但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有思想的靈活性。也許在30年后AI是高度發(fā)達的,就連寫代碼都可以交給AI去做,人類很可能需要社會交往、想象力方面的工作。但我也不確定,所以孩子們必須要有思想的靈活性。

  我們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就是下一代要面臨比上一代人的變化多得多,他們需要能改變自己。過去很多人都是鐵飯碗,一輩子做一份工作?,F在年輕人跳槽已經屢見不鮮,可以隨便換公司,一輩子可能換多份工作。

  不要讓“偏見”影響個人的判斷郝景芳:我很同意您所說的,需要讓孩子具備靈活的思維能力。那么該怎么培養(yǎng)孩子這種靈活性呢?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教育項目正有此目標,希望孩子能夠提前做出準備。我們希望讓孩子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因此提出了通識教育的理念。

  對這方面您有什么建議?我們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方式,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面對未來?您也經常對未來做出預測,有沒有什么好的思維方法可以與我們分享?

  尤瓦爾•赫拉利:其實最難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要去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是有差別的,有什么差別?實際現實和你大腦產生的故事其實是有差別的。同樣的事,不同的人看到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每個人都把他看到的事情和已有的知識結合在一起,他用自己的成見解讀某一項事實。所以對于歷史學家來說,他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要去除腦子里面原先有的偏見和固執(zhí),只是看證據本身,看歷史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對孩子來說同樣也是這樣,你要教會孩子什么是實實在在的證據,什么是你腦子里面想象出來的某一個偏見,要教會孩子自己判斷對錯。知道事實和觀點的差別,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是我們從小要教會孩子的。

  郝景芳:我很同意您說的,人類始終在對世界形成故事。不形成故事是不可能的,但當今社會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故事都在面臨挑戰(zhàn)。

  比如說關于民主國家的很多故事都是在面臨挑戰(zhàn),有一些宗教和政治的故事都和現實脫節(jié)。在教育中,我們教給孩子的故事可能并不是事實。因此我們還是要告訴孩子要形成你自己的判斷。在您看來,世界范圍這種宏大故事面臨的危機,對教育而言意味著什么?

  尤瓦爾•赫拉利:對,我們需要故事。我不是說故事不重要。故事本身不是危機,想象力本身也不是危機。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形成對這個時代的新故事。

  在很多國家,國家的領導人很難對未來形成一個真正的故事。因為他們不理解人工智能究竟是怎么回事,生物技術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些國家的領導人甚至不承認氣候變化。他們沒有辦法去形成關于人類2050年的故事,講不了這個故事。

  所以他們就回到了過去,這些國家經常懷舊過去的歷史,這非常危險的,因為你不能回到過去,過去的故事對面對未來沒有意義。特別是對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發(fā)展,我們必須去形成新的故事。

  認知差別會導致人類新的不平等 郝景芳:這對我們形成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世界上有不同族群、不同人,有的人理解未來,他們愿意去接受這些新的變化,所以他們能夠了解關于未來的故事,可以做好準備去迎接挑戰(zhàn)。

  但是有些人只能跟隨別人,他們不知道未來究竟是怎么樣,還有些人連跟隨都沒有做到,還停留在過去時代種。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巨大的鴻溝,會產生新的社會不平等。

  我在《北京折疊》就講了這樣的故事,認知差別會導致人類新的不平等。怎么樣才能彌合這樣認知上的鴻溝,能不能通過教育系統(tǒng)解決這個問題?

  尤瓦爾•赫拉利:我想這應該是很多科幻作家、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的責任,也是我們歷史學家的責任。怎么樣能夠幫助大眾去了解未來將會發(fā)生什么。

  在19世紀的工業(yè)革命,逐漸出現了蒸汽機、火車,后來產生了電。有少數國家像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美國,他們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是大部分的國家不理解工業(yè)革命么,他們不了解這些技術究竟對人類的未來意味著什么。

  所以少數的幾個工業(yè)化的國家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巨大的差異和鴻溝,當時中國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落后了。

  現在我們又面臨新的一種鴻溝的出現,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有些國家走在前面,有些國家還不知道最近新一波的技術浪潮究竟發(fā)生什么,這種鴻溝是存在的。

  思想家、教育家都應該盡可能讓更多人理解發(fā)生了什么,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盡可能縮小這種認知鴻溝。

  郝景芳: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如果你來到北京,會看到非常發(fā)達、非?,F代,但如果你去中國一些貧困地區(qū),會發(fā)現他們還是生活在農業(yè)社會,連工業(yè)社會都不了解,更不用說信息社會和人工智能。

  我們也派出老師,在國內貧困山區(qū)給孩子進行科學、藝術教育,那些孩子都非常喜歡。我們希望讓山村的孩子縮小認知差距,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怎么讓人群縮小認知鴻溝,共同邁向未來,是我們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投稿郵箱:qingjuedu@163.com
相關推薦
別了,葉嘉瑩,詩詞的女兒,風雅的先生
別了,葉嘉瑩,詩詞的女兒,風雅的先生

原標題:別了,葉嘉瑩,詩詞的女兒,風雅的先生 央視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

人物11小時前

孫海洋回應孫卓高考成績:忙完了會回復大家的好奇心
孫海洋回應孫卓高考成績:忙完了會回復大家的好奇心

原標題:孫海洋回應孫卓高考成績:忙完了會回復大家的好奇心! 隨著高考成

人物2024-11-26 12:03:52

“高考釘子戶”梁實:參加過23次高考,頭發(fā)漸白,如
“高考釘子戶”梁實:參加過23次高考,頭發(fā)漸白,如

原標題:高考釘子戶梁實:參加過23次高考,頭發(fā)漸白,如今54歲仍堅持 十年寒

人物2024-11-26 12:03:24

厭學?不可能,唐尚珺回應網上傳聞
厭學?不可能,唐尚珺回應網上傳聞

原標題:厭學?不可能,唐尚珺回應網上傳聞 唐尚珺最近對外界關于他厭學的

人物2024-11-23 20:10:52

 高考釘子戶梁實:25次參加高考,今年再進考場,目標
高考釘子戶梁實:25次參加高考,今年再進考場,目標

原標題: 高考釘子戶梁實:25次參加高考,今年再進考場,目標大學是哪里?

人物2024-11-23 20:10:22

高考零分少年,一個沉迷寫作變平凡,一個打工創(chuàng)業(yè)在
高考零分少年,一個沉迷寫作變平凡,一個打工創(chuàng)業(yè)在

原標題: 高考零分少年,一個沉迷寫作變平凡,一個打工創(chuàng)業(yè)在杭州買4套房

人物2024-11-23 20:08:33

唐尚珺回應厭學傳聞,予以否認,稱能學習是一件很幸
唐尚珺回應厭學傳聞,予以否認,稱能學習是一件很幸

原標題:唐尚珺回應厭學傳聞,予以否認,稱能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為考

人物2024-11-22 21:39:57

孟晚舟最新演講!勉勵大學學子:在仰望星空的同時,
孟晚舟最新演講!勉勵大學學子:在仰望星空的同時,

原標題:孟晚舟最新演講!勉勵大學學子:在仰望星空的同時,雙手沾灰,兩腳

人物2024-11-17 21:08:48

有血性!“有錢修草堂,沒錢修宿舍”,學生勇敢地在
有血性!“有錢修草堂,沒錢修宿舍”,學生勇敢地在

原標題:有血性!有錢修草堂,沒錢修宿舍,學生勇敢地在藝術節(jié)上發(fā)聲 少年

人物2024-11-17 21:04:50

為表達對高考制度的不滿,他成為高考零分考生,如今
為表達對高考制度的不滿,他成為高考零分考生,如今

原標題:為表達對高考制度的不滿,他成為高考零分考生,如今過得怎么樣?

人物2024-11-15 21:0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