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來,神童接連橫空出世,有在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的小選手,他的論文關于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功能與研制研究,明顯不是一個
近日來,“神童”接連橫空出世,有在第34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的小選手,他的論文關于“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功能與研制研究”,明顯不是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研究成果,還有“一天作詩2000首”的浙江慈溪紅衣少女,堪比“激光打印機”,凡此種種,令人驚嘆之余,更有一種無奈苦笑之感。
這些現象的背后,是家長漠視成長規(guī)律,對孩子的過高期望、揠苗助長,但是“風口浪尖”上的孩子,真的還好嗎?這也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極大挑戰(zhàn),讓大家對整個社會的誠信產生質疑。這些帶雙引號的“神童”接連橫空出世,不但傷了孩子的“心”,也傷了社會的“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份愛是真切的,也無可厚非,但以愛孩子的名義,不斷為孩子“貼金戴銀”,甚至親自“操刀上陣”,想著讓孩子少走彎路,其實反而讓孩子欠下了學習的“賬”、社會的“賬”。
面對接連不斷的“神童”現象,社會各界都應努力改變。一方面家長朋友們要主動轉變焦慮的心理,孩子就是一顆種子,有的會開花,有的會長成參天大樹,有的也許只會是一顆平凡的小草,有的甚至遲遲不肯出芽,但也要以一顆平常心待之,悉心澆灌,耐心陪伴,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上述種種過度包裝孩子,乃至于成為輿論焦點的行為,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社會各界也應主動遏制“神童”現象,各地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以誠實守信為前提,保證參賽作品和比賽結果的公平公正,堅決不搞特權,不走“后門”,此外,媒體也要守住輿論界限,不為奪人眼球而大肆炒作相關內容。
古人尚且明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何況過度包裝的“小時了了”,不要讓孩子成為家長炒作的工具和機器,當從“神童”淪落為“路人甲”,傷了的不只是孩子的“心”,更有這個社會的公平誠信之“心”。張雨佳
原標題:花費近40萬讀完民辦高中國際班后無學籍無畢業(yè)證,教育局回應 學校給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5 19:08:05
原標題:放平心態(tài)、穩(wěn)住狀態(tài),心理專家支招緩解藝考生考前焦慮 孩子最近好
原創(chuàng)觀點2024-11-23 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