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學生會是訓練場而不是收費站 近段時間,有關大學學生會干部耍官威的事,頻繁曝光。如廣東一大學學生會干部任命公告充滿官僚氣;成都某高校
原標題:學生會是訓練場而不是收費站
近段時間,有關大學學生會干部耍官威的事,頻繁曝光。如廣東一大學學生會干部任命公告充滿“官僚氣”;成都某高校學生在微信群里因為稱呼某學生會主席為“學長”而被罵;學生因在群內(nèi)回復學生干部“哈哈哈”三字,被對方要求“不給一個理由”就罰交400字檢討。浙大學生會某社團干部被曝斥責贊助商,聊天時“官威畢顯”……
“我身邊沒有這么極端的現(xiàn)象,但學生干部身上的官僚之風的確不可回避。”18歲的李想剛剛在成都一所大學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活,在師哥師姐的引導下,一步步參加競選成為所在學院的一名紀檢部學生干部。懷揣著鍛煉自己、增長見識的初衷走進學生會,時間一久卻覺得其中變了味道。盡管自己所在的學生會圈子沒有可怕的“官霸”,但干部與干部之間的關系實在也很難說得上是“風清氣正”。
“要想進步獲得機會,和高年級學長尤其是擔當學生會干部的學長必須搞好關系,私下請客吃飯聚餐是常事。”李想感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高年級學生會干部手里的推薦權對新生干部的選拔幾乎起著決定性作用,“團委老師又能認識幾個新生?還不都是主要靠學生會干部推進工作!”
“飯桌上探探口風,獲得點‘內(nèi)部’消息,平日里遞幾包煙,相互之間關系近了,也就什么事都能好辦一些……”回想起自己的競選過程,李想稱,“紀檢部是大部,新生一次入選了45名干事,如果你提前混了個臉熟,自然更容易進入這個圈子”。
利益面前,部分學生有了“鉆營”目標.學生會是中國中等和高等學校學生的群眾組織,學生會干部本應從學生中來再回歸學生群體提供服務,然而,一些學生會干部身上卻染上了“官氣”。
高校學生會的這些亂象,看似是司空見慣,也好像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更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的特色,或者說是一種習慣,沒必要大驚小怪。
筆者認為,學生會是為廣大學生服務的場所,是代表學生利益的組織,學生會是一些優(yōu)秀大學生培養(yǎng)和鍛煉的良好平臺,也是高校挖掘人才的蓄水池,如果把學生會變成了“小官場”,就偏離了高校設立學生組織的初衷,這對大學生來說,不僅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而且也會改變一些學生的三觀,同時,也會助長校園腐敗,讓一些學生會的干部在蠅頭小利中,在任性耍威風中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
筆者認為,一些高校學生組織存在機關化、行政化傾向,除了通過自律讓學生干部認識到自己職責外,還應通過制度保障確保學生干部遴選公開透明、民主選拔,同時,要有監(jiān)督機制和處罰條例,嚴格約束團委老師、學生會主席的“微小權力”有尋租機會。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體現(xiàn)學生會的意義,才能讓學生會干部包括學校干部們風清氣正,才會杜絕耍威風、撈好處現(xiàn)象,才不會出現(xiàn)學生會成了“小官場”和“收費站”(收受小利益小好處的場所)的弊端,也不會成為未來社會上“腐敗精英”的搖籃。校風亦是民風,亦是社風,不可掉以輕心!陳志君
原標題:新時代湖南省中小學體育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研討活動在長沙舉行 11月1日
活動2024-11-02 1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