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莫讓小朋友互換禮物滋生攀比風 新年臨近,幼兒園老師一條微信讓王女士犯了難。原來,幼兒園要舉行新年聯(lián)歡會,老師請孩子們每人準備一份禮
原標題:莫讓小朋友互換禮物滋生攀比風
新年臨近,幼兒園老師一條微信讓王女士犯了難。原來,幼兒園要舉行新年聯(lián)歡會,老師請孩子們每人準備一份禮物,聯(lián)歡會上抽簽互換。老師特別提示,禮輕情意重,別買貴重禮物。王女士琢磨著讓孩子畫張賀卡作為新年禮物。幾天后,老師的又一條微信,讓她有點蒙。微信中有班級禮物交換角的圖片,“好多禮物啊,都包裝精美,一看大小就知道不便宜,我們孩子的賀卡肯定拿不出手。”王女士趕緊改變計劃,匆匆到商場買了百元左右的樂高恐龍。(12月29日北京日報)
幼兒園過節(jié),孩子們之間通過互換禮物促進友誼本是正?,F(xiàn)象,畢竟送禮物不是大人的專利。然而,老師的特別提示“禮輕情意重,別買貴重禮物”,這個“買”字又讓家長陷入了盲目攀比的誤區(qū)。送的禮物太便宜了,不好意思見其他家長;準備貴重點的,又太浪費錢。正如家長所言,說是小朋友準備禮物,最后還是變成了家長的作業(yè)。因而,家長們要在準備禮物上花心思,無形中增加了精神壓力,也助長了攀比之風。
事實上,讓孩子互換禮物,是為了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珍惜友情。幼兒園的孩子正值懵懂,在他們的世界里,并沒有貴重與否的認知判斷,只知道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試想,有的孩子用一本中英文互譯彩頁童話書換回一小包膨化食品,有的孩子用一大盒進口巧克力只換回幾張彩色貼畫,一只四肢都會動的恐龍玩具則換回了根鉛筆……這樣的“換禮”無疑是用期望換回失望,也違背了設置“換禮”活動的初衷。
筆者以為,既然是小朋友之間的換禮,孩子才是互換禮物的主角,而禮物的選擇權也應還給孩子。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引導小朋友自己動手制作禮物,無論是一幅畫,還是一件手工折紙,都承載著滿滿的心意。這樣,既能表達心意,又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也避免了攀比之風的滋生。
此外,家長也應以身作則,既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也不拿自身與他人比。同時從小培養(yǎng)孩子學會分享,學會珍惜友情,不盲目跟風、攀比炫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