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多地頒發(f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這些與教學無關的工作一律暫停 近日,在近年來全國各地持續(xù)為中小學教師減負措施的基礎上,河南、貴州等地陸
原標題:多地頒發(f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 這些與教學無關的工作一律暫停
近日,在近年來全國各地持續(xù)為中小學教師減負措施的基礎上,河南、貴州等地陸續(xù)發(fā)布中小學生教師減負清單,并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向社會征集相關線索。
長期以來,關注、投票、點贊、轉發(fā)、拍照上傳、APP下載等非教育教學事務一直占據著教師大量的時間。在今年3月發(fā)布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60.3%的受訪教師認為課后服務工作量加大,70.9%的受訪教師呼吁減輕非教學負擔。而近期多地再次出臺新一輪減負措施,不少網友呼吁能落到實處。
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一律拒絕
記者梳理發(fā)現,11月30日,河南洛陽瀍河區(qū)公布了《瀍河區(qū)教育系統(tǒng)減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負擔清單》,共23條,包括“嚴禁開展未經區(qū)級以上黨委審批通過的進校園督查、檢查、評估、考核、評比,影響正常教學的活動”;“嚴禁任何部門、單位將慶典、招商、拆遷等活動強制攤派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和學生”;“嚴禁開展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投票、點贊、答題、知識競賽、推廣活動”等。
同日,江蘇宿遷市教育局發(fā)布消息稱,針對各類“進校園”事項給學校、教師帶來的“三多三重”(即檢查評比多、留痕主義重,社會事務多、非教學任務重,網絡平臺多、指尖負擔重)突出問題,宿遷正式印發(fā)了《關于開展“進校園”事項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切實減輕中小學校和師生負擔,為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
11月24日,河南省欒川縣教體局召開減輕教師負擔關愛教師工作會議。會議公布了減輕教師負擔清單20條,減負事項30條,減負“五必須”“五嚴禁”,印發(fā)實施教師關愛工程的指導意見。
意見強調,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關注、投票、點贊、轉發(fā)、打卡、拍照上傳、APP下載、問卷調查、普查統(tǒng)計“小手拉大手”“進校園”活動網上看直播、聽講座、培訓活動、大量的檢查、考核資料整理工作,一律暫停;未經審批同意的:抽調教師參與活動、比賽、慶典等長期借用在職教師的,一律拒絕。
今年11月,貴州省貴陽市、黔南州近期分別發(fā)布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20條”,并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向社會征集相關線索。此前,貴州省畢節(jié)市和遵義市也相繼發(fā)布公告,就中小學教師減負征集問題線索,以讓教育“歸位”。
其中,減負清單20條包括未經縣級以上黨委審批通過的進校園督查、檢查、評估、考核、評比活動;未經縣級以上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同意的公益活動等。而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各種微信公眾號關注,APP網絡調查、測評、答題等活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慶典、招商、拆遷事務,產業(yè)發(fā)展、民生保障等包保工作,各種普查、統(tǒng)計活動等,均在減負清單之中。
為中小學教師“減負”的破解之路仍需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新華社“新華視點”調研發(fā)現,部分地方中小學教師仍承擔過多非教學任務。其中,在涉及貴州的調研時,該報道指出,有小學校長曾稱當地鎮(zhèn)政府給學校攤派征繳醫(yī)保任務,教師在幫忙征繳醫(yī)保時遭學生家長質疑。
11月,據報道,貴陽市教育局相關人士稱“教師催學生交醫(yī)保”已取消,教育部門在前段時間收到了文件,省教育廳已明確不能把這項工作轉嫁給教師。
此外,四川天府新區(qū)、湖南長沙等地也發(fā)布相關為中小學教師“減負”的措施。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已關注到中小學教師減負的問題。2019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huán)境的若干意見》,將中小學教師減負改革納入整治形式主義專項工作,對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進行集中清理,并要求省級黨委和政府列出具體“減負清單”,減少教師非教學任務。
在2020年,全國已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當時,在減負清單中,各地在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進校園、借調借用中小學教師、報表統(tǒng)計等方面做出明確規(guī)定,全面減輕教師非教學任務負擔。
2022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fā)布《關于禁止向學校攤派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漲粉”“評比”“推銷”等指令性任務的通知》,以遏制形式主義向學校轉移趨勢。多地還出臺了教師減負清單等措施。
但中小學教師的“減負”之路仍需不斷探索。今年3月發(fā)布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60.3%的受訪教師認為課后服務工作量加大,70.9%的受訪教師呼吁減輕非教學負擔。
廣州一名入職公辦小學3年的年輕教師告訴南方+記者,有時候讓人“頭疼”的是參加各類檢查考核、創(chuàng)建活動等非教育教學工作量,這些事務工作量大且耗費較多時間。“如果能有更多時間留在備課上,為學生設計更好的課程,我相信這樣才是更好的。”
為切實了解當前中小學教師負擔狀況,光明日報今年11月在全國12個?。ㄊ校┱归_調研,調研顯示,接受調研的教師中,92.1%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含課后服務時間)超過9小時,其中32.5%超過11小時;78.6%每周在校超過45小時,30.3%超過55小時,普遍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規(guī)定。53.4%的受訪教師認為當前工作量“比較大”,24%認為“非常大”。與同齡同資歷其他行業(yè)相比,72.9%的教師認為工作量“比較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