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先直面學生學業(yè)負擔 近期國家接連發(fā)布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相關文件,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也先后作出了體育要留家庭
原標題: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先直面學生學業(yè)負擔
近期國家接連發(fā)布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相關文件,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也先后作出了體育要留家庭作業(yè)、體育中考分值要與語數(shù)外等主課看齊的表態(tài)。家長們對此可以說是既支持又憂慮,中國青年報近日采訪了多名家長,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了學業(yè)負擔與體育鍛煉爭搶時間的矛盾上。
家長擔心體育鍛煉爭搶時間,由此進一步增加學生負擔與壓力,這首先是源于對體育鍛煉的錯誤認知,還是“學業(yè)至上”。其次也反映出加強學校體育面臨的阻力,如果不能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將體育納入中考,確實存在可能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要實現(xiàn)中小學“五育并舉”,必須依法開齊開足所有基礎教育課程,確保體育課、體育活動時間,這不存在體育搶其他學科時間的問題。與此同時,必須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落實學校招生自主權,打破按考試分數(shù)排名錄取的招生模式,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中國青年報10月27日)
在之前的中小學學校辦學中,存在體育教師“被生病”,體育課被語數(shù)外教學擠占的辦學情況。這本來就是違法辦學,沒有依法保障體育課、體育活動時間。國家要求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學,所謂的“加強”,不過是要求學校做到開齊開足體育課。這不是什么過份的要求,而是基本的要求。可就是這樣的的要求,還是有家長認為是體育課、體育鍛煉搶時間,可見家長對體育的偏見有多深。需要明確告訴所有學生與家長,這不是體育課、體育鍛煉搶時間,而是把時間還給體育鍛煉,讓學生們有時間鍛煉身體,提高體質(zhì)。
在當前按考試總分排序錄取學生的情況下,把體育納入升學,提高體育分值,存在兩種走向,一種走向是,體育仍舊被形式化應對,主要原因是雖然體育納入中考、提高分值,但競爭程度不會有語數(shù)外科目激烈,各校都給學生平時體育成績滿分,體育中考測試的難度也不大,學校、家長還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學業(yè)上。學校體育并沒有得到重視。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fā)生,因為我國不少地區(qū)從2007年起就把體育納入中考,但中小學不重視體育的情況普遍存在。
另一種走向是,為避免各校形式化應對體育,各地提高體育分值,并主要以統(tǒng)測方式評分,由于中考難度加大,學校和家長不得不認真對待,甚至可能出現(xiàn)家長給孩子請體育家教的情況。這一走向,就是體育應試化,學業(yè)負擔加上體育考試負擔,會增加學生的'整體負擔。形象點說,學生在完成學業(yè)任務后,還需要花時間完成體育作業(yè),完成之后每天都凌晨了,由于沒有足夠時間的睡眠,學生雖進行體育鍛煉,可身體健康狀況可能每況愈下。調(diào)查顯示,就在當前,我國有81.6%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達標。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明確“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睡眠時間”。
睡眠時間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是學業(yè)負擔重,那么,在學業(yè)負擔沒有減輕的情況下,再增加體育作業(yè)要求,怎么保障學生的休息時間?這就引發(fā)家長對于學業(yè)負擔與體育鍛煉搶時間的擔憂,畢竟孩子的時間就那么多。
這就涉及到最根本的問題,如何把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減下來,這是一個求解了20多年都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學生學業(yè)負擔重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應試傾向,簡單來說,就是按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排名錄取學生,這把基礎教育異化為競技教育,把每個學生納入一條跑道比拼。不改革這一招生模式,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就難以降下來。雖然我國一直在進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但是,一直堅持實行按總分排序錄取的模式。
從現(xiàn)實看,破除按總分排序錄取模式,面臨巨大阻力。家長和社會公眾質(zhì)疑不按總分排序錄取,將制造更多不公平、不公正問題。事實上,當前我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遭遇的最大阻力,就是對把評價權交給學校不信任,對實施過程評價、綜合評價的不看好。這一問題不解決,我國基礎教育將很難走出應試困境。前不久我國發(fā)布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一方案明確提到要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指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如何落地,關系到我國基礎教育未來的發(fā)展走向。
原標題:16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后續(xù):簡歷網(wǎng)頁已撤,公號信息已刪除 近日,一
快資訊2024-11-15 2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