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一開學娃就肚子痛? 專家:可能是開學綜合征 在開學前夕,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程度的開學綜合征。孩子和家長要警惕哪些壓力信號?如
原標題:一開學娃就肚子痛? 專家:可能是“開學綜合征”
在開學前夕,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一些不同程度的“開學綜合征”。孩子和家長要警惕哪些“壓力信號”?如何克服“開學綜合征”?專家提醒,孩子需要調整飲食作息逐步提前適應開學狀態(tài),家長也不要過度焦慮。
11歲的子航(化名)是小學五年級學生,最近他頻頻腹痛,出現了胃脹、反酸。父母以為孩子是放假期間吃多了導致腸胃積食,于是給他買了些健胃消食的藥品服用,但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日益加劇,特別是一做作業(yè)就“叫肚痛”。
家長把他帶到了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下簡稱廣醫(yī)二院)消化內科。了解到子航這幾天都在“趕工”完成暑假作業(yè),醫(yī)生從孩子消沉的情緒中發(fā)現端倪,懷疑孩子的腸道不適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在兒科專家的全面評估下,子航積極參與了包括腦電圖檢查和焦慮性情緒障礙的量化篩查在內的一系列專業(yè)檢測。綜合檢測結果揭示,子航當前的狀況符合“開學綜合征”與“腸易激綜合征”并存的典型特征。這意味著子航不僅經歷了常見的適應性心理挑戰(zhàn),如焦慮和緊張,還同時遭遇了胃腸道功能紊亂,具體表現為腸易激綜合征,兩者相互影響。
“經過積極引導和自主調節(jié),大多數孩子的癥狀會逐漸消失。”廣醫(yī)二院副院長、消化內科教授楊輝介紹,面對未完成的作業(yè)和即將重返校園的環(huán)境轉換,孩子的身體悄然釋放著壓力激素的“交響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這種壓力及由此衍生的負面情緒,有時超出兒童自身的情緒識別與表達能力范疇。
在心理調適機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兒童可能通過身體化的癥狀來反映內心的不適與焦慮。具體表現可能包括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或是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如頭暈、頭痛,甚至出現心悸、呼吸急促及腹部疼痛等非特異性癥狀。
遠離惱人的“肚痛”,專家給你和孩子支幾招
楊輝建議,如果孩子出現“開學綜合征”,不用過度緊張,應該保持平衡的心態(tài)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將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傳遞給孩子,加重孩子的焦慮,同時積極幫助孩子進行正面引導及生活習慣調整。以下幾點建議,或許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1.作業(yè)時間膠囊。合理規(guī)劃時間,將作業(yè)分解成小任務,避免最后一刻的恐慌。規(guī)律的作息、足夠的睡眠有助于維持身體的整體健康,可能減少癥狀的發(fā)生。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主動了解新學期課程,制訂合理的學期學習計劃,設定可行的短期和長期目標,這有助于減輕焦慮感,提高學習效果。
2.呼吸與冥想的靜謐時刻。練習深呼吸或冥想,讓身體放松,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建議孩子在開學前一周,利用這段時間調整作息時間,把生物鐘適當提前1-2小時,逐漸適應早起早睡的節(jié)奏,同時減少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
3.健康飲食的守護。保持均衡飲食,避免油膩或刺激性食物,為腸道創(chuàng)造一個友好環(huán)境。注意飲食均衡,可多吃纖維豐富的食物。
4.運動的快樂荷爾蒙。運動有助于釋放壓力,調節(jié)身心狀態(tài)。家長可以適當陪伴孩子多開展戶外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壓能力。
5.情緒的傾訴花園。鼓勵孩子與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擔憂,傾訴本身就是一種釋放。學會正確認識學業(yè)任務、人際關系等挑戰(zhàn),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可以戰(zhàn)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