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問得犀利、答得巧妙 這場別開生面的作家見面會讓學生燃起來 從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到大山里的孩子走出來了嗎 再到沈從文墓志銘,問得犀利,
原標題:問得犀利、答得巧妙 這場別開生面的“作家見面會”讓學生燃起來
從“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到“大山里的孩子走出來了嗎” 再到“沈從文墓志銘”,問得犀利,答得巧妙,走進書里,又從書里走出來!
10月10日,在武漢市武昌區(qū)未來實驗小學南湖校區(qū)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作家見面會”,《逐光的孩子》作者、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中心主任舒輝波,來到該校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
見面會在蒙古舞和二胡表演中拉開序幕。舒輝波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作為開場白,當他詢問同學們這句詩的意思,沒想到不少同學現(xiàn)場背誦原文,舒教授不禁感慨:“這所學校的孩子們的文化底蘊可真深厚!”
本次活動負責老師王婭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每年假期,學校都會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特點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單。在今年假期,該校五、六年級學生其中就推薦了舒教授的兩部作品,很多學生非常喜愛,于是學校就決定邀請作者本人來跟學生面對面交流。這樣不僅可以答疑解惑,也可以鼓勵孩子們熱愛閱讀、持續(xù)閱讀。
會場交流非常熱鬧。有的同學用作品的章節(jié)提問,有的同學還做了作品的背景研究,不少學生甚至提問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其中的經(jīng)歷,舒輝波都一一進行了解答。
記者在現(xiàn)場采訪了解到,該校一直將閱讀作為學生們的習慣來培養(yǎng)。六B班學生岳錦逢告訴記者:“以前自己是個膽小的人,大聲說話都不敢,直到遇見了一本我喜歡的書《阿爾法小隊》。從此以后我就一直閱讀同類的軍事書籍,還和幾位軍迷成了朋友,性格也慢慢變得開朗起來!”
學生王皓陽最喜歡的書是《三體》,還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和同學們做分享。陳明輝同學每次都被王婭芬老師帶去學校的圖書館借書,一借就是一摞。中午他和同學們一起在教學樓下看書分享,大家一起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類似這樣的“作者見面會”該校曾多次舉辦。王婭芬老師告訴記者:“閱讀已潛移默化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學校非常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年齡段學校都明晰地規(guī)劃、制定了閱讀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們不僅從書本中找到了快樂,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