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越是高考錄取率高的地區(qū) 教育恐慌程度越高 不管家長怎么拼,不管孩子怎么努力,絕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上不了985的。 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再怎么努力
原標題:越是高考錄取率高的地區(qū) 教育恐慌程度越高
不管家長怎么拼,不管孩子怎么努力,絕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上不了985的。
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改變不了自己和底層孩子同一條船的命運。
近期,南京正推進減負政策,內容大抵是:“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布分數(shù),不許按成績分班”“突擊檢查學校,查看學生書包里有沒有卷子、課外輔導教材、作業(yè)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課外輔導,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輔”。
該政策一出,南京本地的家長紛紛表示“已瘋”,有人更是喊出了“減負=制造學渣”的說法。
南京的減負政策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只不過因為身處南京這樣的大城市,政策執(zhí)行比較到位,所以引發(fā)的反響更為激烈。
在很多“小鎮(zhèn)”(三到八線城市),教育局雖然也強調減負,但基層的執(zhí)行就是走走過場,甚至出現(xiàn)基層官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學校老師和家長“通力合作”的場景。
城市越發(fā)達,家長越善于自我施壓
南京家長對減負的恐慌,表現(xiàn)為幾點,例如“江蘇是高考大省”、“985錄取率很低”。實際上,江蘇是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聚集了最多985、211高校的省份,分別為2所和11所。
2018年,江蘇的211錄取率為5.19%,排在全國省份中游,985錄取率為1.14%,排在各省倒數(shù)第二,與河南差不多。
但考慮到江蘇省經(jīng)濟發(fā)達,很多考生即使分數(shù)夠上985,如果去不了南京、北京和上海的985學校,也寧愿選擇省內的211學校,畢竟像南航、南郵、南審這樣的專業(yè)院校,不管是不是211,就業(yè)狀況都非常之好。
所以,南京家長用一個985錄取率較低來叫苦,這是置真正的高考難省——河南、山東和廣東于不顧。
當然,南京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恐慌并不令人意外,因為越是高考錄取率高的地區(qū),教育恐慌程度越高。例如京滬都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密集城市,但這兩個城市的家長一出馬,其他城市家長的焦慮指數(shù)都只敢爭第三。
大部分中產(chǎn)家庭孩子都上不了985
由于社會階層的流通渠道日益收窄,賣茶葉蛋的再也不可能干過搞導彈的,所以投資教育,投資孩子,成為絕大部分人無形中調整的投資策略。
不過,這里要做一個階層區(qū)分,但凡頂級精英,包括黨政高級干部、著名企業(yè)家、大牌教授、知名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憑借權力、財富或對專項教育資源的掌握,在孩子教育層面都不需要太過焦慮。
要指出的是,這里說的焦慮,主要是教育資源的獲得,并不包括親子關系的建設,此為另一個話題。
所以,新聞報道中參與討論的家長,主要是處于社會中間階層的家長,包括大量中產(chǎn)階層和工薪階層。事實上,真正焦慮的就是這批家長。
頂層和底層的家長,要么資源豐富辦法多,要么忙于生計無暇顧及,總之,他們都不會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但正如南京家長所擔憂的,江蘇省考生985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多一點,也就是88個考生才錄取一個,如果再加上中考分流掉40%左右,實際上從小學開算算起,一個孩子考上985的概率大概在1/146。
不管家長怎么拼,不管孩子怎么努力,絕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上不了985的。但是,上不了985就是世界末日嗎?顯然并不是。君不見,清華北大每年退學的孩子都在幾十個到上百個不等。
再好的大學里,也有學渣,或者雖然學習很好,但綜合的工作能力、心理素養(yǎng)、道德感知未必超越一般水準。
原標題:16歲中學生獲正高職稱后續(xù):簡歷網(wǎng)頁已撤,公號信息已刪除 近日,一
快資訊2024-11-15 2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