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設研究院、建實驗室河南高等教育,沒擺爛 河南,地處中原大地,1億人口,百萬高考生。然而,全省沒有985,僅兩所雙一流,靠著本科二批、職
原標題:設研究院、建實驗室……河南高等教育,沒擺爛
河南,地處中原大地,1億人口,百萬高考生。然而,全省沒有985,僅兩所“雙一流”,靠著本科二批、職業(yè)院校、民辦高校撐起了高等教育的主力。
科教質量不高是河南一大痛楚,建設現(xiàn)代化河南,根基在教育。河南近年來動作頻頻,設研究院、建實驗室、引人才,華山一條路,舍此別無他途。
今天,一讀EDU(ID:yidu_edu)與您分享本文,深入了解河南在高等教育領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探討這個人口大省如何在科教資源相對匱乏的背景下,通過政策引導和自身努力,逐步改善高等教育現(xiàn)狀,為河南乃至全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01
華山一條路
高校地方研究院,作為院校與政府共建的研發(fā)機構,推動創(chuàng)新資源引入地方,促進地方產業(yè)升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高校設置的地方研究院已超過330家。
早在2020年初,河南省教育廳召開全省工作會議時便指出:2020年河南省將通過引進國內外名校來豫辦學等多種方式,持續(xù)擴大高等教育規(guī)模。
2023年,位于鄭州的中原科技城啟動建設“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起步區(qū),區(qū)域有一流大學院所、省科學院院所、頂尖國際院所、頂尖中央駐豫院所等4大組團,已有14所國內外一流高校表達強烈的合作意愿。
官方此前透露,正在中原科技城規(guī)劃建設科學園區(qū),計劃利用3~5年時間,建設30家左右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
與此同時,實驗室建設如火如荼。2021年7月,河南省第一家省實驗室嵩山實驗室揭牌運行,揭開了河南省重構重塑實驗室體系的序幕。
據(jù)悉,“多模態(tài)重大慢病防控科學與工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是河南省獲批建設的首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成為哈工大與河南省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標志性成果。
創(chuàng)新成果,背后是人才支撐。對于高校來說,擁有一名頂尖科學家就意味著開辟一個前沿方向,擁有一個頂尖科研團隊就意味著發(fā)展一個一流學科。
中原大省河南,眼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02
舔舐心頭痛
河南,曾經有好大學,拆了。也曾經會有好大學,錯過了。
錯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河南永久的心頭痛。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安徽合肥與中科大唱出了一曲“名校名城互相成就”,不知道讓多少城市艷羨。
歷史嘆息之處在于,沒法重新選擇一次。
河南并不缺大學。截至6月15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820所,河南高校數(shù)量達到了168所,與江蘇并列全國第一。
只不過,放眼全國,河南高校的整體實力并不具優(yōu)勢。從高校類型來看,河南高等教育的短板則更加突出。
河南人心知肚明,河南缺的是好大學啊。
缺少好大學,受傷的是河南100多萬高考生。
“如果你是一個河南考生的話,你應該知道河南考生想考出河南的愿望有多么強烈。”
說出這句話的是一位2019年的河南考生,她在當年省內文科考生中排名1300,卻只比上海大學的分數(shù)線高了1分。
03
高光出中原
河南高等教育“平平無奇”,高光時刻總會來臨。2021年以來,河南在高等教育跨越建設上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河南省高等教育發(fā)展,引導河南省加快優(yōu)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助力提升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
河南自身也在努力造血,逐步擴大高等教育的建設版圖。
從新增高校來看,相比2022年,2023年河南就新增了12所高校,數(shù)量位居第一。一年增加12所高校,可見河南建大學的步伐是在奔跑。
河南建高校的奔跑速度仍然在加快,未來河南還要通過新建、獨立、更名、升格等方式,再增加20多所本科院校,至于??圃盒nA計會更多。
努力總會有回報,最近十年來,緩解資源不足,提升質量水平,統(tǒng)籌推進高校布局、學科學院和專業(yè)設置調整優(yōu)化,河南確實做出了不少成績。
與高考大省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資源亟待擴充,河南提速了。
04
結語
面對困境,自己哀怨不幸,旁人只好怒其不爭。河南在高等教育上做了不少努力,雖然與高等教育大省尚有距離,還需要時間積淀,但至少現(xiàn)在做了,未來可能就有更大的機會,不做是等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