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給松鼠架一座天橋 兒童友好學校重在兒童視角 建設兒童友好學校,關鍵在于一切要從兒童出發(fā),服務兒童成長。 ▲在新年到來之際,杭州市九蓮
原標題:給松鼠架一座天橋 兒童友好學校重在兒童視角
建設兒童友好學校,關鍵在于一切要從兒童出發(fā),服務兒童成長。
▲在新年到來之際,杭州市九蓮小學在校內外兩棵雪松之間建造了方便小松鼠們活動的通行橋。圖/網絡視頻截圖
“幫孩子們實現(xiàn)天馬行空的夢想。”
據(jù)媒體報道,12月31日,杭州市九蓮小學給校內外的兩棵松樹間,搭了一座“橋”方便松鼠通行。其副校長張文浩說,“孩子們發(fā)現(xiàn)我們兩棵松樹上有很多的松鼠,墻外有一棵,墻內有一棵,能不能搭一座橋連接起來,孩子們也畫了草圖,我們就給孩子們造了一座松鼠橋。”
“一個敢想,一個拼命努力實現(xiàn)。”對于這所學校的做法,很多網友點贊。
這其實并非什么“大手筆”的舉動,但得到網友的一致稱贊,表明學校的“教育創(chuàng)新”,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真正尊重學生,有“兒童中心”視角。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每所學校都可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兒童友好學校”。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qū)在探索建設兒童友好學校。這些兒童友好學校立足兒童優(yōu)先,努力構建對兒童成長更友好的政策制度、校園空間、服務體系和成長環(huán)境。建設兒童友好學校,關鍵在于一切要從兒童出發(fā),服務兒童成長。
根據(jù)孩子們的想法,建一座“松鼠橋”,就是建設兒童友好學校的具體體現(xiàn)。這并不需要多少費用,需要的是對孩子想法的尊重,以及幫孩子們實現(xiàn)夢想的育人理念。
不妨換一個場景,如果有學生提出在兩棵樹之間給松鼠建一座橋的想法,學校、老師的回應是“不要想那些沒用的”“好好讀書”,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打擊,進而也就不會再有什么“天馬行空”的想法了。
顯然,比建一座“松鼠橋”更重要的是,此舉對孩子們“大膽思考、探索”的激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校園的主人”。
搭建“松鼠橋”沒有什么科技含量,同樣可以激勵孩子探索、思考,呵護他們的想象力,這給教育者的啟示是,AI時代的教育創(chuàng)新,并不是非要走什么高科技路線,回歸教育本身就好。
談及學校教育創(chuàng)新,有不少學校抱怨缺乏相應的資源。從這所學校讓孩子們設計“松鼠橋”,然后為孩子們建成的實踐看,學校“教育創(chuàng)新”缺的并不是資源,而是怎么從孩子出發(fā)、讓校園變得對學生們更友好的教育理念。學校在進行校園建設、教學管理時完全可以多聽取學生的意見。
比如,引起社會輿論關注的“課間10分鐘消失”“體育課被擠占”“做作業(yè)到深夜”等等問題,都是對兒童不友好的。
解決這些問題,不妨“問計”于學生,多聽學生們的想法。筆者曾到一所學校調研,就看到學校利用并不大的空間,搞了一個“微農場”,讓學生們在這里體驗種植,校領導告訴我,這是來自孩子們的想法。該校還每月舉辦趣味運動會,每次運動會由體育老師、學生一起設計“趣味運動”項目。
如何應對AI時代對教育的挑戰(zhàn)?一些人的建議是在教學中多用AI技術。事實上,鑒于AI時代讓知識學習的價值降低,而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把學生從知識學習中解放出來,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
就此看,建設兒童友好學校,不是讓高科技充斥校園,而是要改變以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在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杭州市九蓮小學因為有兩棵樹,有松鼠,所以有了“松鼠橋”的學生創(chuàng)意。每所學校,包括鄉(xiāng)村學校,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松鼠橋”,讓學生參與到校園的建設中來,讓校園對兒童更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