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期末數學試卷難上熱搜 別被哭聲罵聲帶跑了重點! 這就促使我周末加班,提筆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01 到底在考啥? 談觀點前,先來給大家看看
原標題:期末數學試卷難上熱搜 別被哭聲罵聲帶跑了重點!
這就促使我周末加班,提筆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01
到底在考啥?
談觀點前,先來給大家看看這次的考題:
我給大家圈了幾個地方,注意看,第1頁的第1題、第4題、第3頁19題和第5頁的28題
這6頁滿滿登登的卷子,確實有點嚇人。
我自己在不解題的情況下,就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讀的同時順便想一下,這題大概怎么做,計了個時,也要二三十分鐘(當然我數學一直不咋好)尤其是我加了紅框標注的幾道題,那真不是我小時候認識的數學題了。
四萬萬同胞這一句,我小時候是歷史老師教的,近代史講到這里,她提了一句四萬萬就是4億。
海底撈針、瓜熟蒂落、旭日東升和水滴石穿哪個發(fā)生的可能性更小,這四個成語首先語文老師得負責教會了。
再往后快遞驛站的編碼方式,特別貼近現實生活,但我自己每次去找快遞也是暈頭轉向的:
至于一大段文字估計字數,哎,真不知道會不會有實誠的小朋友真去讀它……
數學能這樣考試么?我認真研究了網上大家熱烈的討論,歸納總結了一下,有幾個相對專業(yè)的意見:
1、數學的本質就是一種抽象的科學,簡潔的數學符號,數學公式背后反映著人類思維和智慧的璀璨光芒,一張數學卷子就應該干干凈凈,簡簡單單,一眼就是數學符號。
2、數學最終要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而生活本身是不分學科的,跨學科場景化的解決問題,確實是我們希望孩子們掌握的本領,所以數學教學和考試改革,出現這樣的題目,大方向肯定是正確的,一張卷子兩三道題是合理的,但為了“創(chuàng)新”就用力過猛,各種奇葩數學題紛紛冒頭,這也是需要警惕的。
3、跳出數學,看各個科目的考試,別說是語文、英語、歷史、政治這類文科考試,可以說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等在內的各個科目,考試中題目閱讀的文字量增加,閱讀理解的深度和難度增加,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就算這一次考試“過頭了”,大趨勢不變,提高娃的閱讀能力,這事兒一定要做,而且要抓緊。
02
你的觀點是什么?
看過相對專業(yè)的觀點后,我們自己的觀點是什么呢?這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只是吐槽抱怨和焦慮,那就可惜了(這快過年了,還不如不看,影響好心情,對不?)
我的觀點就是,普通人抓教育要順勢而為,要看大勢所趨,但也要避免在“波動點”上鉆牛角尖。
這次命題創(chuàng)新“過頭”上了熱搜,勢必可能有一陣子老師們又都“保守回去”了,數學考試新題怪題很可能會少出現一陣子,這個就是“波動點”。
如果你家孩子正好是深圳的,這次考得不好,也不要太焦慮,反而多鼓勵,面對新題型還能堅持完成就很厲害。然后多復盤。
四年級孩子自己能有自我總結能力了,讓孩子自己回答說說:
到底欠缺了什么能力?
哪些地方是他沒想到數學會這么考核的?
接下來的數學重點,除了抓什么,還要抓什么?
我的觀點很明確:這個強化“讀懂題,讀懂長的、難的題”的教學和考試的改革方向,它也許會波折,但一定是在波折中不斷前進的,這就是大勢所趨。
我的這個觀點一點不新穎,相反從新課標開始,我就和大家提過,教育不要總去看預測的趨勢變化,而是要多看亙古不變的。
教育一定要以終為始,想想帶給孩子的終極能力是哪些。
我希望我的孩子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社會和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有理解自己并且表達自我的能力。
這些能力,從根子上說,都能從閱讀中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必須從閱讀中來——那不管考試怎么變,出題怎么變,這一陣子保守,下一陣子激進,我反正雷打不動,抓閱讀。
03
閱讀難抓,是因為
它又是讀書,又不是讀書
閱讀是學習的核心技能之一,這件事我想大多數家長都明白。
?。ㄟ@篇文章寫在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