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大學管理中學化引熱議,結(jié)果導向始終是評價的終極標準 高校組建家長群、給家長寄成績單、學生未經(jīng)允許不準出校門近年來,一些高校的新校規(guī)
原標題:大學管理“中學化”引熱議,結(jié)果導向始終是評價的終極標準
高校組建家長群、給家長寄成績單、學生未經(jīng)允許不準出校門……近年來,一些高校的新校規(guī)屢屢引發(fā)社會對于高校管理“中學化”的討論。不少大學生吐槽自己被“圈養(yǎng)”;受訪高校老師則表示,這是為解決部分大學生缺乏自律性和責任心的無奈之舉。“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生活作息紊亂、專業(yè)課程掛科等情況屢見不鮮。學校推行衛(wèi)生檢查、早操、熄燈等舉措,初衷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增強其身體素質(zhì),解決學生自覺性不足的問題。”(新華網(wǎng))
所謂大學管理“中學化”,這一說法本身,就暗含有“看不上”“不認可”之意。更為中性的表述,其實可以是“較真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當然了,無論是采取何種概念措辭,其實質(zhì)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某些大學一改以往的“寬松”“放養(yǎng)”姿態(tài),重新強化了自身“監(jiān)護式”“大家長式”的角色。在學生層面,對此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被盯著、被管著”“束手束腳”“壓力山大”……
其實從邏輯上講,高校管理者自然也是樂得清閑,少管點還省事。只是很遺憾,一些學校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想放手卻放不掉”?,F(xiàn)實中,校園場景內(nèi)“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泛濫”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其不僅是自我放飛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更是關(guān)乎學風校風的大事。常言道“環(huán)境育人”,寬松的環(huán)境彼此方便、活力滿滿,但是“失序的環(huán)境”,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時候,在寬松與失序之間,一些學校的管理者并不能精準地掌握這個度,所以穩(wěn)妥起見,寧可收緊一點。
但,收緊“禁”到什么程度,其實也很微妙。一些高校搞“出早操”“晚自習”“抓考勤”,尚且還說得通。而還有些學校,甚至“要求父母打電話才能請假”“每兩個月要通知家長考勤結(jié)果”,凡此種種,或許就有些過猶不及了。大學生們,一般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對自己負責,高校在設計自己的“嚴管”制度時,還是要基于這一大前提才是。大學管理“中學化”,盡管是一副“為你好”的道德腔調(diào),可若是自一開始就讓學生反感、反彈,一切又從何談起呢?
無論是何種力度、何種手段的管理,其初衷都不是校方宣示存在感,而是為了助力學生更好地成長。明乎此,再來看大學管理“中學化”,或許就會有不同的心境了吧。學校管理得嚴不嚴、細不細,最終回歸到“育人成果”的維度去檢視。就此來說,更多堅持結(jié)果導向,很多問題或許就有了答案。
原標題:《關(guān)于加快推進教育數(shù)字化的意見》發(fā)布:加快推進教育數(shù)字化 教育
政策2025-04-16 14: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