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 初中真的不是越拼越好,用力過猛的孩子,高中走不遠 孩子上初中后,千萬別用學習時長感動自己。那些在初中拼時長,用力過猛的孩子,到了
原標題: 初中真的不是越拼越好,用力過猛的孩子,高中走不遠
孩子上初中后,千萬別用學習時長感動自己。那些在初中拼時長,用力過猛的孩子,到了高中都會失去后勁兒。
鄰居瑤瑤一上初一就被媽媽洗腦“中考很重要”,所以從初一開始,瑤瑤就用盡全力去學習,尤其到了初三,從來沒有在1點之前睡過覺,周末假期從來不出去玩,早上6點半就起床,一學就是一整天。終于孩子考入了夢寐以求的重點高中。
然而剛到高一下學期,孩子就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幀幒蛬寢尶拊V高中的學習比初中還累,自己怎么努力成績都上不去,搞得現(xiàn)在特別焦慮,每天都失眠,實在是不想學了。
用力過猛的孩子走不遠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動機耗竭",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就像一根橡皮筋,如果長期過度拉伸,很快就會失去彈性,甚至斷掉。
現(xiàn)在的孩子小學學完初中,初中學完高中。本該玩的年紀一天到晚都坐在屋子里學習補課,拼命刷題。學習熱情被過早的透支了。
同時,這些孩子的學習都是盲目的,被動的,他們對世界沒有觀察,對萬物沒有思考,他們?nèi)狈χ鲃有裕谒季S模式,思考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上有所欠缺,等到了高中,學習難度提升的時候,孩子就漏洞百出,跟不上了。
不要讓孩子掉入"用力過猛"的陷阱
讓孩子做"非學習的事項"
一個人是多方面組成的,成績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因素。而那些看似與升學無關(guān)的事情,反而對人格發(fā)展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哈佛研究表明,常做家務的孩子責任感和獨立性顯著更強。會做家務的孩子統(tǒng)籌能力強,守規(guī)則,有秩序感,更獨立。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016年統(tǒng)計的全國63名狀元中,有34位喜歡體育運動;2017年調(diào)查的42名狀元中,24人愛好運動。運動可以讓大腦更聰明,同時對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也有幫助。
蘇州教育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報告顯示,有興趣愛好的學生成績會更好,成績最多相差至60分。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目標感更強,專注力更好,孩子更有成就感。
別讓孩子的生命中只有學習,只有讓他體驗到生活的豐富,生命的多彩,他才會釋放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
留出"空白時間"
緊繃的弦很快就會斷,聰明的父母都會幫助孩子緊一緊,松一松,保持學習狀態(tài)的彈性。
教育家盧梭所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而要浪費時間。"
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有安全感的獨處環(huán)境,給孩子創(chuàng)造獨處的空間和時間,給孩子留白,讓孩子擁有自我探索和思考的機會。
給孩子留白,就是給未來留可能。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電子產(chǎn)品占滿孩子的"空白時間"。一旦孩子沉迷在電子產(chǎn)品中,后面同樣會出大問題。
重視方法而非刷題量
到了初中,學習方法比學習時長更重要!
學霸的“終極必殺技”,就是善于利用高效的學習方法,降低時間成本,卻能獲取最大的學習收益,成績提高非常快。
與其讓孩子沒有方向的“假裝努力”,不如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孩子的成績才會蹭蹭漲上去!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那些在起點就全力沖刺的人,往往很難堅持到終點。多給孩子保留點野性,他才能擁有持久的耐力和驚人的爆發(fā)力。